有巢氏房屋最新調查統(tǒng)計,由于今年房價仍持續(xù)上漲,全臺主要都會區(qū)房價所得比均高于去年,且平均增加幅度均超過一成。其中臺北市房價所得比達14.3倍、居全臺之冠;高雄市、桃園縣最低,所得比為4.3倍。
有巢氏房屋以去年各縣市家庭可支配所得,計算購買當?shù)?0坪住宅的平均成交總價發(fā)現(xiàn),去年臺北市房價所得比為13.1倍,今年已攀升至14.3倍、年漲幅逾9%。新北市也從去年的8.3倍提高至今年的9.2倍,漲幅達10.84%。高雄市、桃園市今年所得比最低、達4.3倍,但值得注意的是,均較去年增逾15%。
有巢氏房屋發(fā)言人副總經(jīng)理劉炳耀指出,臺北市房價所得比雖然為全臺最高,但房價相對平實的萬華區(qū)、文山區(qū),所得比僅為10.9倍與10.8倍,購屋壓力較平均值減少24.5%。
若從新北市購屋壓力來看,區(qū)域購屋所得比9.2倍,相對臺北市輕鬆不少,而在平價區(qū)域的三峽、林口,購屋壓力分別為6.6倍、6.7倍,較新北市均值減少約28.2%,吸引許多中低總價族群。
桃園縣、高雄市今年在低總價、低單價「雙低」產品為主流帶動,加上區(qū)域啟動落后補漲行情,以及重大建設利多陸續(xù)釋出,所得比均較去年增加逾15%;以桃園縣為例,除「捷運機場線」重大建設加持,加上即將在春節(jié)前開放上路的「五楊高架」,以及今年9月啟動的「桃園航空城」計畫等,都讓準第六都「桃園」房市題材豐沛。
劉炳耀表示,明年房市仍以自住首購族為主,強調低總價、低單價的產品是市場主流,可留意相對平價、具利多題材的區(qū)域。